6月1日,青島市民隋先生早上在膠州灣內的紅石崖洋河口趕海時在泥灘上發(fā)現了一只擱淺被困的海龜,而海龜的背部還有類似定位裝置的設備。出于對海洋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隋先生決定駕駛家中的三輪車將海龜運送至青島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隊紅石崖派出所,請民警幫忙處置。
經調查,該海龜是青島極地海洋世界近期在青島附近海域放生的,為了及時了解海龜的活動軌跡,還為其安裝了衛(wèi)星追蹤定位器。
孫博士為海龜安裝衛(wèi)星追蹤定位器
記者聯系了為該海龜安裝定位裝置的海洋生物學家孫璐博士,了解到這只海龜正是在5月23日“世界海龜日”當天放歸的五只綠海龜之一,是近年來在國內各地被救助或罰沒后在極地海洋世界進行康復的,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擁有多年大型海洋生物追蹤研究經驗的孫博士表示,自23日五只綠海龜被放歸海洋之后,自己一直通過衛(wèi)星傳回的數據對這些海龜的動向保持著嚴密的追蹤。 這只海龜在擱淺前進入了膠州灣內水域活動,保持著規(guī)律性的休憩與活動。孫博士稱,“這次它擱淺在岸邊,可能是由于這頭綠海龜對這一海域不熟悉,在淺水區(qū)尋找海草攝食期間恰逢農歷五月初二初三兩天的大潮,未能及時前往深水區(qū)造成的?!?/p>
由于海洋環(huán)境的復雜性以及海水對各種信號的阻隔,為海洋生物安裝定位裝置并密切追蹤其活動軌跡往往比陸生生物的研究困難許多。然而,了解大型海洋生物的生活習性與活動軌跡,卻在海洋生物科學研究及海洋生物保護工作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這些大型海洋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態(tài)學作用,并且是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狀況的顯著標志,對它們遷徙與行為學的研究有助于我們了解其利用棲息地的時空特點,并更有效地設計海洋保護區(qū),進行針對性保護?!睂O博士表示,“近年來,各國都加強了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工作,衛(wèi)星追蹤技術也越來越多地應用在了海洋生物研究上。雖然現在國內這項技術應用得還比較少,但隨著國家對海洋保護的重視和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提升,相信今后這類技術一定會更廣泛地應用于海洋生物研究領域,這也將會給我們海洋環(huán)境保護工作帶來更多的新變化。”
孫博士還告訴記者,目前,這只擱淺的綠海龜已經被送回青島極地海洋世界,并將在對其進行進一步健康檢查和一段時間的觀察后,視其狀態(tài)再考慮重新放歸大海。
來源:中國日報中文網 作者: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