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R热精品视频,免费人成视频x8x8,一本大道久久香蕉成人网,初恋对象居然是姐姐第二集

收藏 公眾號
熱線: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當現代海洋生物學遇見 300年前的“海鮮圖鑒”
青島海洋發(fā)展網
2021-07-09 08:10

《〈海錯圖〉通考》,楊德漸、徐奎棟主編,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21 年6 月出版,定價:298元

《海錯圖》問世300余年,記述了300多種海洋生物,迄今還欠缺基于現代海洋生物學的注釋和考證,本著作是《海錯圖》全面系統(tǒng)的考釋本。

你知道聶璜和他的《海錯圖》嗎?

這部誕生于300多年前的大清國的“海鮮圖鑒”,自公諸于世以來,就一直廣受人們的青睞和關注。

有文稱“這是乾隆皇帝親自策劃下繪制的”,還有說“這是紫禁城里流出的海洋生物”……

無論如何表述,這部我國唯一、最完整、既寫實又彩繪的《海錯圖》,被譽為首部“中國古代海洋生物志”或稱為“中國古代海洋生物全書”,一定當之無愧。

近日,由我國從事海洋生物分類學和生物多樣性研究的老中青學者聯(lián)袂而作的《〈海錯圖〉通考》,正式出版發(fā)行了。這部新著由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楊德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員徐奎棟領銜主編,參照現代生物分類學系統(tǒng),考釋《海錯圖》中涉及的海洋生物。

“《海錯圖》問世300余年,記述了300多種海洋生物,迄今還欠缺基于現代海洋生物學的注釋和考證,本著作是《海錯圖》全面系統(tǒng)的考釋本?!敝骶幹恍炜鼦澑嬖V《中國科學報》。

首部中國海洋生物百科全書

聶璜,浙江錢塘人,生卒年不詳,是位生物學愛好者,也是擅長工筆重彩博物畫的高手,是我國古代研究海洋生物的第一人。

康熙六年(1667年),喜好云游各地的聶璜,終于在考察了大量不同的環(huán)境中的海洋生物習性之后,將自己對生物的愛好和繪畫特長結合了起來,他將游歷東南海濱所見過的魚、蝦、貝、蟹等現實和傳說中的水族進行了整理,開始繪圖,并加以注釋點評。

20年后,1687年,聶璜繪就《蟹譜三十種》,再過11年,也就是1698年,整部著作終于“集稿謄繪,通為一圖”,即成《海錯圖》。這是我國最早且最全面的一部海洋生物圖志和海洋生物百科全書。

據統(tǒng)計,《海錯圖》全書繪圖340余幅。除重復、淡水、非生物、神話、化生、友人代畫者外,約計300幅圖文,涵蓋原生、刺胞、環(huán)節(jié)、星蟲、軟體、節(jié)肢、腕足、棘皮、脊椎(軟骨魚、硬骨魚、海蛇海龜、海鳥、海獸、海豚)等海洋動物和以海藻為主的海洋植物。如此巨幅長篇,可謂古代之最。

據確切的文字記載,1701年聶璜仍勤于繪畫與寫作《海錯圖》,全書用時35年有余。1726年,雍正四年,時值《四庫全書》在全國收斂書籍之時,《海錯圖》被副總管太監(jiān)蘇培盛搜羅入宮,從此被鎖入宮中,分為四冊。至民國抗戰(zhàn)時期,故宮文物南遷后,四冊失群。目前,三冊返回北京故宮博物院,一冊仍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一一考證 以“今”釋“古”

2013年,《〈海錯圖〉通考》主編之一的楊德漸先后收到《中華大典·生物學典·動物分典》編輯部求解的《海錯圖》的11個和25個條目,他感到不同尋常。從這以后,他開始關注《海錯圖》,當他讀到故宮出版社出版的《清宮海錯圖》,不禁嘖嘖稱奇。

然而,楊德漸等人很快發(fā)現,“《海錯圖》缺乏對文字的注解,對所繪物種的考證也不夠準確和系統(tǒng);留存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部分也應合璧成冊;《清宮海錯圖》一書之名是強加于聶璜;何況四冊順序有前后倒置的失誤”。

于是,2014年,楊德漸與徐奎棟同《中華大典·生物學典·動物分典》編輯部、故宮出版社、臺北故宮博物院聯(lián)系。隨后,他們帶領一群研究海洋生物分類和系統(tǒng)發(fā)育的科研工作者開始對《海錯圖》進行全面、科學的梳理。

“基于現代海洋生物學知識,我們對《海錯圖》中所提到的海洋生物進行了一一考證,將古人描記的海洋生物俗名與現代生物分類學體系中的中文名和拉丁學名進行了一一對應,并梳理了生物名稱的古今流變?!眳⒕幦藛T之一、中科院海洋所年輕的研究員張均龍向記者介紹。

所有參編人員都是理工科出身的科研工作者?!肮盼淖⒔夂秃诵2⒉皇俏覀兊奶亻L,卻是我們這個參編團隊需要面對和解決的挑戰(zhàn)之一。”張均龍說,“在撰寫過程中,參編團隊人員向研究古文和歷史的專家請教,同時查閱專業(yè)字典和各種資料。即便如此,在撰書過程中還是遇到了一些難題?!?/p>

比如,書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詩詞和古籍文字,然而在出版物和網絡中充斥著多種不同版本的文本,為了避免以訛傳訛,團隊成員們需要一一甄別,找到最早、最可靠的版本。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相當考驗耐心的過程。

“我們希望這本書里面的文字,將來能被研究海洋生物和海洋文化的學者放心引用。”張均龍表示。

古今海洋生物認知的碰撞

然而,《海錯圖》原著中也有道聽途說、牽強附會之處,亦有謬悠荒唐之言,“畫鯨似魚”之處。中科院海洋所副研究員吳旭文指出:“聶璜對海洋生物的認識也是有局限的?!?/p>

他列舉說,第一,聶璜言必“化生”。

如書中“天地生物不離乎胎卵濕化,而奇妙不測,莫如化生”;又如“瓦雀多時花蛤多,少時花蛤幾無”,甚至“于八月黃魚化為雀、至十月雀復為魚”,鯊變虎、刺魚變箭豬;或黑者化黑物、白者化白鳥等等——這些都是主觀臆斷。

第二,聶璜稱“山有者海必有之”。

“海之所產,山未必所有者如此?!鄙接序隍?、蠶、驢、虎,海中必有海蜈蚣、海蠶、海驢、魚虎,且前者可化為后者——這些說法和推論都相當武斷。

第三,聶璜“篤信前說”。

如石斑魚(海鯚魚)“與蛇交而孕,故其刺甚毒……因走上岸合牝”或“好與蛇交”“二三月與蜥蜴合于水上”等等,這些說法都是因為古人不知石斑魚為雌雄同體,性成熟時全雌,次年則會逆轉成雄性。比如“虎鯊條”中,即便聶璜在觀察中發(fā)現了與事實相悖“謬甚矣”“事實不一”,但仍取古人前說,或沿襲古之“成說”,恪守不疑。

“我們將《海錯圖》四冊圖書合璧呈現,引用大量古籍和現代文獻,對各生物條目分門別類,以今統(tǒng)古,分類解讀。書中還編制適于《海錯圖》的檢索表、中文名稱和拉丁學名索引、參考書目,便于查閱和考證。”徐奎棟說。由此看,《海錯圖通考》是一本學術著作,可作為研究海洋生物和海洋文化的學者的工具書。

而它同時也是一本科普著作。它完整收錄了原著的文字和繪圖,對原文字句進行了釋義,便于讀者理解原文。此外,還將聶璜所繪圖和本次考證后的生物圖片進行對比展示,并介紹其形態(tài)特征、生態(tài)習性、地理分布及資源利用等,方便讀者閱讀。

“我們的目的在于系統(tǒng)探究古人對我國海洋生物的記述,著力搶救、整理并保護這一古代文化遺產,發(fā)掘其科學、文化和史料價值,補我國海洋生物學以及相關古籍和人文書畫研究之所闕?!毙炜鼦澅硎尽?/p>

《〈海錯圖〉通考》是現代海洋生物學者對《海錯圖》這一古代百科全書的探索之旅,其創(chuàng)作過程是現代海洋生物學知識和古代海洋生物認知的碰撞過程,也是文化、科學和藝術相互交融的過程。

來源:《中國科學報》記者 廖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