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的光學性質(zhì)、水下光的傳播和分布對海洋生物學的研究和水下工程等有重要意義。在海洋光學中,海水透明度是描述海水光學性質(zhì)的基本參數(shù)之一,它在水團分析、流系鑒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目前,海水透明度的測量方法主要有鉛字法、十字法和塞氏盤法。前兩種方法都是借用透明度計或帶刻度的玻璃筒對取樣水進行目視測量。受透明度計或玻璃筒長度的限制,無法測量超過筒長水樣的透明度值,因此前兩種測量方法不常用。
塞氏盤法則是常用的現(xiàn)場海水透明度測量方法,測量時是將透明度盤在船的背光處平放入水中,待下沉至剛好不能看到時停止,這一深度被稱為透明度,取兩到三次測量結(jié)果的平均值作為最終結(jié)果。因為透明度是通過透明盤的反射光及盤以上水柱的散射光與其周圍海水散射光的對比度相平衡的結(jié)果,所以測得的透明度是相對透明度。
方法雖然直觀、簡單,但由于受到海面反射光影響,且與人的近視程度有關,所以測量的結(jié)果缺乏客觀代表性,而且此方法只能測垂直方向上的海水透明度,不能測水平方向上的透明度,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p><p class="" style="">監(jiān)測海水透明度的時空變化,對研究海水的理化特性、漁業(yè)生產(chǎn)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在物理海洋應用方面,透明度是近海和湖泊水質(zhì)監(jiān)測中一種十分直觀的指示參數(shù),可以直觀地反映水體的污染情況。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